ONES, 2024
项目计划甘特图组件
项目计划甘特图组件通过将复杂的任务依赖与时间线可视化,帮助大型企业客户解决跨项目、跨团队的项目规划难题。在为期 4 个月的项目中,我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方法,将复杂的业务逻辑转化为直观、高效的交互体验,确保强大的功能与用户的易用性达到平衡。

团队成员
UX 设计师 2 名
产品经理 3 名
研发工程师 13 名
项目关键成果
从零到一打造全新功能并按期发布
获得 70% 试用客户的高度认可
促成多家潜在客户签约
我的贡献
主导前期调研及核心功能方案设计
组织跨团队沟通并推进设计决策落地
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?
现有产品能力缺失导致的增长瓶颈
在过去一年里,公司的客户画像发生了显著变化,越来越多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始选型我们的产品。这一变化也直接体现在了客户支持工单上。通过对全年客户支持工单的分析,我们发现:与「项目计划」相关的反馈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品模块。
大型制造业客户的项目周期长,涉及众多流程节点与利益相关方,现有产品因核心能力的缺失,已明显成为制约客户深度使用和续费增购的瓶颈,同时也无法满足更多新客户的需求。(比如:无法实现根据前后置任务依赖自动排期,导致项目经理在面对计划变更时,都必须手动重排后续所有任务。)
基于对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的分析,我们决定立项,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项目计划模块。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补齐功能短板,更是为大型企业的复杂项目管理需求,提供一个稳定、高效的解决方案。

ONES 2023 年各模块工单汇总分析
如何定义用户需求?
结合「工单分析」与「内部专家访谈」挖掘真实的用户场景
我们将 200+ 条客户工单按照业务场景进行了分类,并与公司内部的客户服务团队深入交流,收集到关于客户的使用场景、项目管理流程、数据量规模等关键信息。

工单分析
在调研过程中,我们收集到许多启发性的提议,比如:
一个项目通常会有多个角色参与。同一份项目,项目经理、产品、研发的关注点都不一样。最好能让不同的角色按自己的需求查看数据。
大型企业客户的项目周期会很长,希望能够有清晰的方式了解项目的总体进度,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风险。
这些提议准确地描述了用户场景,为我们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。最终,我们通过以下功能达成用户目标。
功能1:通过灵活的视图配置满足多角色协同场景
项目计划的视图提供灵活的的自定义能力,支持按负责人、状态、优先级等维度进行分组和排序,适配不同角色的使用场景,让管理者与执行者都能快速聚焦于自己关心的信息,提升信息获取效率。
如何了解竞争对手?
基于功能操作进行竞品分析
我选择了 4 个核心竞品进行分析,通过实际操作识别竞争对手的共同点和体验痛点,并收集有价值的见解来构建我们的产品。这项调研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,使我们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。

竞品分析记录
调研后我发现各家产品在甘特图的基本功能上没有太大差异,但与项目计划管理相关的功能上却存在缺失与体验摩擦点。我将收集到的信息总结为设计洞察,并最终呈现在解决方案中。
洞察1:建立清晰的基线对于成功的项目管理至关重要
在实际的项目中,变更是常态,项目经理需要了解“我们与原计划相比,偏离了多远?在哪些地方偏离了?”,收集这些信息以进行进度汇报、风险管理和项目复盘等关键管理活动。部分竞品缺失了基线对比功能导致许多用户在社区中表示不满。
在我们的方案中,用户除了可以在甘特图中查看基线,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基线对比的功能,查看所有的偏差数据,确保项目始终在可控范围内。
如何梳理设计思路?
通过面向对象设计(OOUX)方法探索设计方向
在进行概念方案设计时,因项目计划中包含许多元素,涉及多个非线性用户流程,传统的用户流程设计无法覆盖所有场景。我尝试寻找其他有效的设计方法,帮助我梳理所有元素的关系,确保功能之间的连贯性。
在研究过程中,我读到了索菲亚·沃奇霍夫斯基关于面向对象的用户体验(Object Oriented UX)的文章。她曾用这种方法成功构建了 CNN.com 的用户体验,而她当时面临的挑战与我非常相似。于是,我开始学习并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我理清设计思路。
定义对象及其包含的操作
根据 OOUX 中的定义,我们的系统是由多个“对象”通过特定的关系组成的,只有当用户理解系统中“对象”的含义后,才会开始考虑如何与“对象”进行交互。
我根据产品需求文档提取项目计划中所包含的对象,并定义对象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对应操作,形成完整的对象与操作关系表。

对象与操作关系表
输出概念设计方案
基于梳理的对象关系,我以全局的视角绘制了概念设计方案,并标注每一个功能模块如何相互作用,并且包含哪些核心功能,确保后续方案设计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全局视图。

概念设计方案
推动关键决策
自研 vs 第三方组件,以用户体验视角推动团队决策
当深入到甘特图的方案设计时,我们遇到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十字路口:应该从零开始自研甘特图组件,还是集成一个成熟的第三方组件来加速上线?
在两种方式都能够满足产品功能需求的情况下,作为设计师,我需要从用户体验的视角进行充分的调研,以推动团队做出合理的决策。
定义体验标准
我梳理了甘特图组件的交互形态及其需要包含的功能范围,制作了对应的原型界面和交互状态机。清晰地呈现了设计预期,并为评估第三方组件的能力提供基准。

甘特图组件交互状态机
调研与测试第三方组件(DHTMLX)
我对第三方甘特图组件(DHTMLX)进行了能力调研,并与研发经理讨论,以了解技术团队对于采用第三方组件与自研甘特图的倾向性意见,最终获得了以下关键结论:
采用第三方组件,最大的成本在构建用户体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上,且可拓展性不足。
虽然第三方组件支持了完整的甘特图交互能力,但仍需花费大量精力在细节打磨上。而且,由于组件 API 和架构的限制,功能的可扩展性不足,最终成果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用户体验水平。

第三方甘特图组件 - DHTMLX
组织跨团队沟通与决策
在最终的决策会议上,我向产品负责人和利益相关方展示了调研的结果,并提出建议:
尽管自研甘特图意味着更高的初期投入,但其拥有打造卓越用户体验的潜力和无限的功能扩展可拓展性,是更具长期价值的选择。
在权衡了所有利弊后,自研甘特图的建议得到了采纳,这个关键的决策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设计交付
提供详尽的设计文档,准确传达设计预期
由于项目范围大,功能复杂,多个研发团队将并行参与项目开发。我们需要确保项目成员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功能的设计预期,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引发返工问题,最大限度减少对项目资源的无效消耗。
设计交付文档
在交付研发团队的设计文档中,我清晰地标注了所有甘特图元素的交互逻辑及边缘场景,并将变更记录与设计规范都集中维护在同一份文档中,减少了信息偏差,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协同效率。

甘特图组件交互状态机
项目成果
客户反馈与建议
为了验证新功能的市场价值与客户接受度,我们邀请了 36 家符合公司新客户画像的头部企业(覆盖金融、半导体、航空航天等行业)进行试用。结果表明,新功能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馈,并成功验证了其商业潜力:
客户认可度 70% :在试用客户中,有近 70% 的客户对项目计划甘特图的功能表示认可,认为能够满足其对项目管理工具的需求。
转化意向 50% :近半数的客户在试用后表达了明确的付费升级意愿,希望能够尽快迁移数据并使用新功能。

甘特图组件交互状态机
同时,通过销售团队收集的定性反馈,我们也验证了两个核心设计亮点:
“自定义视图”功能:成功帮助客户解决了不同角色(如项目经理、部门总监)的信息查看需求,提高了使用效率。
“里程碑时间轴”功能:能够直观地展示项目整体进展情况,有效支撑了向上汇报和跨部门对齐的场景。

自定义视图

里程碑时间轴
总结与反思
完整参与从零到一项目所收获的经验
项目管理产品的设计实际是对“数据”的再设计
企业级项目管理工具设计的核心是数据呈现方式的设计,也就是将复杂、海量的“数据”,通过清晰的组织、有效的筛选和直观的可视化,转化为用户可以理解和行动的“信息”。
设计的核心在于在约束中寻找最优解
作为设计师,我深刻理解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于理解业务目标,找到技术限制和用户需求的平衡点。在面对项目周期与研发成本的约束时,我通过定义核心用户体验场景与优先级,帮助团队做出最优的决策。
清晰的文档能有效推动项目落地
面对复杂的业务需求与庞大的产品功能,在输出设计方案时,我通过清晰地定义功能组件状态、交互规则和边界场景,将设计方案整理为结构化的文档。这能够有效减少沟通偏差,最终确保高质量的研发实现。
期待与您联系
我正在积极寻找新的职业机会,如果我的经验与您的团队要求相匹配,欢迎与我联系。
chris.lau.design9898@gmail.com
已复制
ChrisLau-98
已复制
© 刘泽鸿 2020-2025